1. 结构主义:把心理拆成零件研究
核心问题 :人的心理由哪些"零件"组成?
代表人物 :冯特(心理学实验室创始人)、铁钦纳
核心观点 :
心理像乐高积木,可以拆分成三个基本零件:
感觉 :眼睛看到的颜色、耳朵听到的声音
意象 :脑海中的画面(比如想起妈妈做的菜)
情感 :开心、难过等情绪
生活案例 :
① 奶茶店体验 :
感觉:闻到芋泥香味(嗅觉)
意象:想到上次喝奶茶的快乐场景
情感:产生"好想喝一杯"的渴望
② 手机APP设计 :
感觉:看到红色按钮(视觉)
意象:联想到"警告/紧急"(比如微信红包的红点)
情感:产生焦虑感,忍不住点击
商业应用 :
宜家餐厅的气味营销 :
瑞典肉丸的香味(感觉)→ 勾起家庭聚餐的画面(意象)→ 产生温馨感(情感)→ 促进家具购买
2. 功能主义:心理是生存工具
核心问题 :心理如何帮我们适应环境?
代表人物 :威廉·詹姆斯(哈佛心理学创始人)
核心观点 :
心理像瑞士军刀,帮助人类解决实际问题。比如:
记忆 → 帮你记住回家的路
恐惧 → 让你避开危险
生活案例 :
① 微信"摇一摇" :
利用人类原始的"应激反应"(摇动手机像古代占卜动作)
帮助用户快速找到附近的人/歌曲
② 外卖配送倒计时 :
美团算法发现:用户等待超过30分钟会焦虑
动态调整显示时间(比如实际25分钟,显示30分钟)
减少用户因等待产生的烦躁情绪
商业应用 :
Keep运动APP的"燃脂音乐"功能 :
节奏感强的音乐(刺激)→ 提升运动效率(适应环境)→ 增加用户粘性
3. 行为主义:人=条件反射的集合
核心问题 :如何通过奖励/惩罚控制行为?
代表人物 :华生(让婴儿恐惧小白鼠)、斯金纳(训练老鼠按按钮)
核心观点 :
所有行为都是"刺激→反应"的条件反射,不需要考虑内心想法。
经典实验 :
斯金纳箱 :
老鼠按按钮→掉食物→学会疯狂按按钮
→ 对应现实:你刷抖音→看到搞笑视频→继续刷
生活案例 :
① 拼多多"砍价免费拿" :
每邀请1人→进度条前进一点(固定奖励)
像老鼠按按钮一样,让你停不下来
② 蚂蚁森林能量收集 :
有时早上7点收能量,有时9点(随机奖励)
像赌博一样让人上瘾
商业应用 :
健身房打卡返现 :
坚持打卡30天→返100元(固定奖励)
中途偶尔送额外奖励(随机奖励)→ 提升续费率
4. 认知革命:大脑=计算机
核心问题 :大脑如何加工信息?
触发事件 :乔姆斯基指出"婴儿学说话不可能只靠模仿"
核心观点 :
思考过程像电脑:输入信息→处理→输出行为
关键技术 :
反应时测量 :
电脑开机时间越短越好→ 美团优化下单流程:点击"立即购买"到支付成功只需3秒
生活案例 :
① 抖音推荐算法 :
你多看宠物视频→系统标记"喜欢萌宠"→ 推荐更多同类内容
像电脑程序一样分析你的喜好
② 高德地图导航 :
输入目的地→计算多条路线→推荐最快的一条
体现"信息加工"过程
商业应用 :
淘宝"猜你喜欢" :
根据你的浏览记录(输入)→ 分析偏好(处理)→ 推荐商品(输出)
5. 人本主义:人天生想变更好
核心问题 :如何激发人的潜能?
代表人物 :马斯洛(需求金字塔)、罗杰斯
核心观点 :
人像种子,天生要成长。需求从低到高:
活着(吃饭睡觉)
安全感(有工作)
爱与归属(朋友家人)
被尊重(升职加薪)
实现理想(做自己想做的事)
生活案例 :
① 苹果手机高价策略 :
买最新款iPhone→ 满足"被尊重"和"自我实现"需求
对应马斯洛金字塔顶端
② 健身环大冒险游戏 :
完成运动目标→ 获得成就徽章→ 激发"成长型思维"
商业应用 :
得到APP知识付费 :
"每天听本书"→ 满足用户"自我提升"需求(金字塔第四层)
"年度学习报告"→ 给予成就感(金字塔第五层)
总结:不同流派如何解释同一现象?
案例 :为什么你会熬夜刷手机?
结构主义 :手机蓝光(感觉)→ 联想到深夜独处的放松感(意象)→ 产生愉悦(情感)
行为主义 :刷到搞笑视频(奖励)→ 强化熬夜行为
认知革命 :大脑误判"再刷5分钟就能睡觉"(信息处理错误)
人本主义 :深夜刷手机满足"自我放松"的需求(金字塔第三层)
现在您可以尝试用这些理论分析其他现象,比如:
为什么短视频APP无限下滑?
为什么超市电梯总放口香糖?